有什麼成因?

解離狀態是一種協助我們在創傷期間面對困難的正常防禦機制。舉例來說,有些人在經歷了戰爭、綁架或入侵性醫療程序等創傷事件後,便會經歷解離狀態。

然而,如果你身處的環境不再具有創傷性,但是你仍然好像活在這種環境之中,同時你需要透過解離狀態來保護自己,便表示你仍然無法跨越過去的創傷經歷。

解離症通常是因長時間透過解離狀態以度過艱難創傷,以及在兒童時期當大腦和人格發展期間形成。可能會導致解離症的創傷例子包括:

  • 遭受身體虐待
  • 遭受性虐待
  • 受到嚴重疏忽照顧
  • 遭受情緒虐待。

由於你沒有尋找其他方法來應付壓力,因此你可能已經習慣透過解離狀態,來應對任何形式的壓力。

創傷怎樣造成解離?

由於我們會以某種方式來應付威脅,因此創傷便可能會導致我們經歷解離狀態。對於如何導致不同的解離症,目前出現了不同的理論。 

人們常說的「戰鬥還是逃跑(fight or flight)」,是我們對威脅而作出的本能反應。但是,假如你不能戰鬥或逃跑(例如你年紀還小),便可能會透過「僵硬」或「不由自主」來回應威脅。

  • 作出「僵硬」回應時,身體會無法移動,並釋放出「麻痺」身心的化學物質。你可能會感到身體癱瘓或無法動彈。
  • 作出「不自由主」回應時,大腦的很多思維過程都會被關閉。你的肌肉會變得軟弱無力,同時行為有如喪屍一般。你會根據指示行事,無法提出抗議。

我們對威脅的本能反應,便是經歷解離狀態的基礎。

「當我感到壓力或受到威脅時,無論在任何不同地方,它便會變得無法控制。」

有一種理論認為,只要我們覺得自己遇到威脅,血液便會減少流向大腦的前方區域(負責思維、分析和理性的部分),並「啟動」後方區域(負責自動功能和本能的部分)。

運用大腦後區作出僵硬或不由自主的回應,有助保護我們免受無法避免或逃避的創傷。可是,流向大腦前區的血液減少,便會令我們較難去處理事情,換言之令我們經歷解離狀態。

大腦前區主要協助我們:

  • 了解我們所身處的時空
  • 運用語言和說話能力
  • 與身體感到聯繫 
  • 儲存記憶
  • 透過感官了解資訊。

你會將一種經歷的不同部分分開,從而無需一併處理它們。經歷的不同部分(例如動作、記憶、感受、思想、感官和感知)不會「結合起來」。 

「我會把自己從正在發生虐待事件的房間中分隔開來。我幾乎感覺到自己就好像看著這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但我沒有感受到或者並非當事人。它變成了一件自動發生的事情。」

舉例來說,你可能以無法在平常日子記起的方式儲存一種經歷(一般稱為失憶症);或者,你可能會記得發生過什麼事,但無法感受到當中的情緒或感覺(一般稱為失實症)。

假如你出現解離性身份障礙(DID),便可能會感到自己體內存在的另一些人(一般稱為身份狀態)擁有不同的記憶、感覺或信念。

如果發生的事情對於還是小孩子的你來說太強烈了,解離狀態便可以幫助你去面對。可是,這樣可能會妨礙你在長大後發展出一個清晰的身份。

什麼原因會有更大機會出現解離症?

雖然並非每個遭受過創傷的人都會出現解離症,但是很多專家都同意,經歷過某些創傷事件可能有更大機會患上解離症:

  • 從小開始便受到虐待或疏忽照顧(年紀愈小,便發現愈難不透過解離狀態去應付創傷經歷)
  • 嚴重及長期重覆地,或被很多人虐待或忽視
  • 遭受過痛苦或令你害怕的虐待或忽視
  • 沒有成年人與你建立良好關係,以及不能給予安慰並幫助你度過和處理創傷
  • 孩子的父母或照顧者本身都有經歷解離狀態 
  • 你受到自己所依賴的人虐待或忽視
  • 施虐者告訴你過往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或你只是在做夢
  • 在不同的時間下情況會有所不同,例如白天似乎一切正常,但晚上你會受到虐待。

如需更多支援,請聯絡以下組織:

  • 假如你擔心某孩子的處境,可向防止虐待兒童會尋求協助。 
  • Talk Hong Kong是一個設於香港的志願組織,由曾經在兒時遭受性虐待的女性群體負責。組織的目的是為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女性提供一個社區,讓她們可以在安全的地方與其他正在復原的人傾訴。
  • 對於其他可提供協助的組織,請參考我們的常用聯絡資料頁面。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