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產期前後強迫症?
強迫症(OCD)是一種焦慮症。產期前後強迫症是當你懷孕期間或分娩後第一年,所出現的強迫症。
此頁面包括了:
- 產期前後強迫症的跡象與徵狀
- 產期前後強迫症的治療方法
- 產期前後強迫症的自我照料
產期前後強迫症的跡象與徵狀
強迫症主要有兩部分,分別是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
- 強迫觀念是指一些反復出現在腦海中令人抗拒的思想、圖像、敦促、擔憂或懷疑。雖然有些人將這種情況描述為「精神不適」而不是焦慮,但是卻可以令你感到焦慮異常。
- 強迫行為是指進行一些重覆的活動,以減少強迫症引起的困擾和焦慮。其中可能包括重覆地檢查自己是否已鎖上門,或在腦海中重覆出現特定的短句。重覆地進行強迫行為往往十分耗時,而且這些行為所能帶來的舒緩感通常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懷孕期間和分娩後,擔心孩子的健康並希望保護他們是正常不過的想法。然而,如果你開始出現影響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強迫症徵狀,那麼便可能正在經歷產期前後強迫症。
你所經歷的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大多與身為父母和照顧孩子的感受有關。
常見的強迫觀念
產期前後強迫觀念的常見例子包括:
- 在懷孕期間或之後出現傷害孩子的侵入性思想
- 性虐待孩子這種令人困擾的思想
- 害怕因令到孩子患上嚴重疾病而要負上責任
- 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例如關於疫苗接種或治療。
這些想法可能會令人非常沮喪和恐懼。但必須記住,這不是你的錯。具侵入性思想並不表示你想採取行動,亦不表示你真的會採取行動。
常見的強迫行為
產期前後強迫行為的常見例子包括:
- 過度清洗衣物、玩具或水樽
- 由於擔心自己不適當地意外觸碰到孩子,因此避免更換骯髒的尿布
- 避免孩子接觸其他人,以防孩子受到傷害或被沾污
- 不斷檢查孩子。例如在他們睡覺時叫醒他們以進行檢查
- 重覆地要求身邊的人保證孩子並沒有受傷或受虐
- 仔細檢查每天發生的事情,以確保自己沒有傷害到孩子。
雖然患者往往很難開口與別人談論自己的強迫症,但是有些治療和支援方案可能會對患者有所幫助。
「在與女兒相處的頭幾個月,我一直擔心自己會沾污她,因此我不停地洗手。最終我得到了所需的協助,並享受到成為母親的樂趣。」
產期前後強迫症的治療方法
產期前後強迫症有很多不同的治療方法。醫生會與你商討這些治療選擇,從而與你一起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心理治療
為強迫症提供的主要心理治療類型分別是:
- 認知行為治療(CBT)
- 暴露與反應預防(ERP),這是一種用來治療強迫症的特定認知行為治療。
ERP這種心理治療能助你明白自己的強迫症狀況,以及需要做些什麼來克服。治療師將會協助你處理自己的強迫觀念,並學習如何抗拒做出強迫行為。
藥物治療
你亦可能獲提供藥物以治療任何焦慮症的徵狀。假如你對服藥有任何疑問,可以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包括討論任何在懷孕或哺乳期間有關服用藥物的問題。
如你擔心不知道如何與醫生討論,請參考我們的如何與基層醫生傾談頁面。
結合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有些人發現同時接受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可讓他們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
如果在你身處的地區,心理治療的輪候期需時很長,醫生可能會建議你嘗試其他治療方法,這可協助你在輪候期間處理你的精神健康。
請參考我們的強迫症的治療方法頁面以了解更多資訊。
「在第二次懷孕期間,我有一次在公眾馬桶的座墊上看到血液,這使我產生了一種嚴重的強迫觀念,就是自己已感染愛滋病毒的非理性想法。這種非理性的思想變成了一頭巨大的怪物,控制了我的生活。」
產期前後強迫症的自我照料
雖然產期前後強迫症會令人相當難受,但是你可以按照一些步驟來協助自己解決。以下提供了一些助你處理強迫症的提示:
聯絡專業組織
OCD and Anxiety Support HK(香港強迫症及焦慮症支援)等慈善組織提供了與強迫症相關的資訊和資源。
嘗試使用自助資源
請參考我們的強迫症的自我照料頁面或自助資源清單,你可能會從中發現有用的資源。
向你信任的人傾訴
在身邊人的支持下,你將能夠讓自己感到有能力應付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
假如你覺得安心,則可以與他們談談你的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此外,你亦可以討論一下你希望他們如何回應和支持你。
如需更多建議,請參考我們的成為父母後照顧自己精神健康的方法頁面。
「我認為自己相當失敗……我很害怕他們以為我會傷害孩子,並會把他帶走。此後,我滿腦子都是強迫觀念,認為他們會把孩子帶走。因此我不睡覺,不斷地看著孩子,以確保他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