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傷害自己的行為

聲明:

心理健康 A-Z所涵蓋的内容是來自 Mind UK ,按此瀏覽原文:https://www.mind.org.uk/information-support/a-z-mental-health/

感謝 Mind UK 分享他們寶貴的內容。所有刊登的内容是免費提供的,並不屬於任何宣傳或推廣活動的一部分。中文翻譯部分由香港心聆獨立處理,只提供一般普及性信息。如要閲讀經審核的原文,請從以上連結獲取。

朋友和家人可以如何幫助?

如你希望為經歷自殘朋友和家人提供支援,則可參考本部分提供的資訊。

發現你關心的人自殘 

無論是對方直接告訴你,還是你懷疑對方在傷害自己,都很難知道該說些什麼以及如何最好地應對這種情況。

你可能會感到震驚、憤怒、無助,應為此負責或其他許多難過的情緒。

  • 盡量不要驚慌或反應過度。你對朋友或家人的回應方式,將影響他們將來對你和他人就自殘敞開心扉的程度。
  • 請記住,自殘通常是對方處理非常難過的感覺或經歷的方式,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有別於自殺傾向

如何幫助自殘者?

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改變你認識的自殘者。你的態度以及對他們的了解是可以讓他們感到被支持的關鍵因素之一。請記住:

  • 盡量不要妄下判斷
  • 讓對方知道你在他們身邊
  • 理解整個人,而不僅僅是他們的自殘行為。
  • 嘗試對他們的行為表現同理心和理解。
  • 讓他們掌控自己的決定。
  • 提出幫助他們尋求支援(請參閱常用聯絡資料)。
  • 提醒他們正面的特質和他們做得好的事情。
  • 嘗試進行坦誠的溝通,在此你應對自己的恐懼負責。 

「擁有可以打電話的朋友,並與他們談論日常生活,讓我從絕望中得到了些許喘息。」

有什麼行為是無濟於事的?

有時,即使是出於由衷的好意和支持,可能也會適得其反。請提防以下的潛在陷阱:

  • 試圖強行改變對方。
  • 以威脅方式將控制權從對方手中奪走。
  • 忽略對方的傷痛,或過分專注於他們身上。
  • 將自殘標籤為「博取關注」。

雖然並不常見,但自殘有時可能是一個人尋求關注的方式。如果是這樣的話,切記想要引起注意是沒有錯的,畢竟這種外人難以理解的自殘行為,或多或少會影響其他人繼續去了解當事人的需要。

照顧好你自己

支持自殘者可能會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照顧好自己將使你能夠更長久地參與其中並保持良好狀態。有關更多資訊,請參見支援他人時應如何應對。

有幫助的事情包括: 

  • 就可以提供多少和哪種支援有明確的界限
  • 找出其他可用的支援
  • 為自己獲取支援和資訊:– Coolminds為父母提供支援,請瀏覽我們有關照顧者的資訊頁面

如果發現過程很辛苦,進行心理治療可能會有所幫助。

保障對方安全

如果你擔心對方可能嚴重傷害自己,甚至會自殺,這是可理解的。雖然這些恐懼可能是有跡可尋的,但記住自殘並不一定代表對方會自殺。

「我因多種原因自殘,雖然這很危險,但我認為它最終挽救了我的生命。如果我沒有將它作為應對機制,那我可能只是自殺了。」

但是,少數人確實有出現自殺傾向。因此,與你的朋友或家人進行坦誠的對話,以保持其安全非常重要,例如,要知道什麼時候事態變得嚴重,並知道何時該尋求幫助。有關更多資訊,請參見我們有關應對自殺傾向的頁面,並瀏覽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網站(Tel:2389 2222)。

甚麼是社區心活指南計劃(iACT)?

社區心活指南計劃(iACT)是香港心聆的服務之一, 透過培訓心理健康主任,為有輕微至中等抑鬱或焦慮徵狀人士提供評估及早期介入服務,即約6至8節的低密度心理支援,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免費且及時的專業心理支援。

如果你年齡介乎18至65歲,目前正面臨一些情緒問題或困擾,我們誠邀你先完成網上評估,讓我們更能掌握你的情況。
如果合乎參加資格,我們將於兩週內為你配對合適的心理健康主任,以作進一步的安排。

服務為期約三個月,按個人需要而提供六至八節的支援。我們期望參加者能出席所有節數,並按心理健康主任的引導,嘗試完成所提供的練習。

我們十分重視個人私隱。你與心理健康主任之間的對話是絕對保密的。除非你正處於危險中,否則我們不會在未經你同意的情況下將任何關於你的訊息分享予其他人。

本計劃不適合面對緊急情況或重大挫折、或被診斷有嚴重或複雜精神健康狀況的人士。

如你現時經歷自殺及自我傷害的想法,本計劃的內容未必能適用你的需要,請立即尋求協助。你可瀏覽香港心聆的「尋求幫助」頁面,以獲取即時資訊和服務。

大部份心理健康主任具備心理學/輔導等專業學歷,而且都是熱心提倡精神健康的人士。投入服務的心理健康主住均已接受約140小時的密集式培訓,並於9個月內完成至少120小時、受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監督的臨床實習,確保他們的服務質素。

 

他們由受認可的本地學者和精神業界專家講授,經驗豐富的精神健康專業團隊包括臨床心理學家、輔導心理學家、輔導員及精神科醫生。我們亦會持續監管服務的成效。

甚麼人適合參與這個計劃?

本計劃歡迎任何年齡為 18 至 65 歲、感到迷失或正面對情緒困擾的人士參加。

 

本計劃不適合被診斷有嚴重或複雜精神健康狀況之人士。正面對輕微至重度中等焦慮、輕微至中度等抑鬱或其他情緒困擾之人士則可參與此計劃。如果你正經歷重大挫折,甚至出現自殺或自我傷害的想法,請瀏覽我們香港心聆網頁的「尋求幫助」頁面,以獲得緊急資訊和有關服務。

報名後,我們的心理健康主任將會在兩星期內聯絡你、與你約定一個合適的時間,以你選擇的方式(視像通話/電話)進行45分鐘的對談。在對談期間,心理健康主任會了解你當下的狀況,並按照你在報名時填寫的問卷結果,讓你更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同時,心理健康主任亦會按照你的需要建議你尋求合適的社區資源,讓你在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上踏出重要的第一步。

我們心理健康主任接受的訓練以支援正面對輕微至中等精神健康問題之人士為主,因此本計劃並不適合以上的情況。如果你正經歷重大挫折,甚至出現自殺或自我傷害的想法,請瀏覽我們香港心聆網頁的「尋求幫助」頁面,以獲得緊急資訊和有關服務。

你與心理健康主任之間的對談內容將被絕對保密。除非你會對自己或他人構成即時的危險,又或者心理健康主任有理由相信你可能即將會處於危險中,否則他們不會在未得到你的同意下將任何關於你的訊息分享給其他人。

你需透過填寫表格進行事前預約方可進行會面。同時,你亦可自行選擇會面的萬寧分店地點。我們將因應服務使用者所選的地點分配心理健康主任跟進。

在對談前,我們會請你填寫基本問卷以進行初步篩選評估。這個篩選過程旨在確保心理健康主任接受的培訓足以照顧接受你的需要。如果在篩選評估後發現服務對你並不適合,香港心聆將為你提供其他建議選項,以確保你的安全及得到支援。
對於適合是次服務的成年人而言,所有心理健康主任都已經接受過有關如何分辨和應對安全及風險問題的培訓。如果你對於支援環節有任何擔憂,心理健康主任心理健康主任都有著相應的應對措施,並會根據情況的緊急程度制定應對方案。他們亦可亦可獲得來自香港心聆或參與機構的臨床工作者的支援。

香港心聆提供什麼類型的培訓課程?

香港心聆提供4個主題的心理健康培訓,包括:照顧自己、照顧他人、家庭幸福和 DEI (多元、平等和包容)。

按此查看培訓課程小冊子。

香港心聆提供多種精神健康培訓,並可根據不同情況和對象定製課程。

歡迎與我們的團隊聯絡,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我們的導師是來自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並擁有豐富相關臨床經驗。按此查看我們導師的履歷。

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是受國際認可的培訓課程。完成課程後將會成為國際認可的精神健康急救員。培訓導師均受香港心理衞生會認證,按此查看我們導師的履歷。

你可以按此參考我們所推薦的四個培訓路徑。你亦可以直接與我們聯絡,讓我們為你提供相關資訊及建議。

如有查詢,歡迎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朋友和家人可以如何幫助?

朋友和家人可以如何幫助?

如你希望為經歷自殘朋友和家人提供支援,則可參考本部分提供的資訊。

發現你關心的人自殘 

無論是對方直接告訴你,還是你懷疑對方在傷害自己,都很難知道該說些什麼以及如何最好地應對這種情況。

你可能會感到震驚、憤怒、無助,應為此負責或其他許多難過的情緒。

  • 盡量不要驚慌或反應過度。你對朋友或家人的回應方式,將影響他們將來對你和他人就自殘敞開心扉的程度。
  • 請記住,自殘通常是對方處理非常難過的感覺或經歷的方式,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有別於自殺傾向

如何幫助自殘者?

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改變你認識的自殘者。你的態度以及對他們的了解是可以讓他們感到被支持的關鍵因素之一。請記住:

  • 盡量不要妄下判斷
  • 讓對方知道你在他們身邊
  • 理解整個人,而不僅僅是他們的自殘行為。
  • 嘗試對他們的行為表現同理心和理解。
  • 讓他們掌控自己的決定。
  • 提出幫助他們尋求支援(請參閱常用聯絡資料)。
  • 提醒他們正面的特質和他們做得好的事情。
  • 嘗試進行坦誠的溝通,在此你應對自己的恐懼負責。 

「擁有可以打電話的朋友,並與他們談論日常生活,讓我從絕望中得到了些許喘息。」

有什麼行為是無濟於事的?

有時,即使是出於由衷的好意和支持,可能也會適得其反。請提防以下的潛在陷阱:

  • 試圖強行改變對方。
  • 以威脅方式將控制權從對方手中奪走。
  • 忽略對方的傷痛,或過分專注於他們身上。
  • 將自殘標籤為「博取關注」。

雖然並不常見,但自殘有時可能是一個人尋求關注的方式。如果是這樣的話,切記想要引起注意是沒有錯的,畢竟這種外人難以理解的自殘行為,或多或少會影響其他人繼續去了解當事人的需要。

照顧好你自己

支持自殘者可能會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照顧好自己將使你能夠更長久地參與其中並保持良好狀態。有關更多資訊,請參見支援他人時應如何應對。

有幫助的事情包括: 

  • 就可以提供多少和哪種支援有明確的界限
  • 找出其他可用的支援
  • 為自己獲取支援和資訊:– Coolminds為父母提供支援,請瀏覽我們有關照顧者的資訊頁面

如果發現過程很辛苦,進行心理治療可能會有所幫助。

保障對方安全

如果你擔心對方可能嚴重傷害自己,甚至會自殺,這是可理解的。雖然這些恐懼可能是有跡可尋的,但記住自殘並不一定代表對方會自殺。

「我因多種原因自殘,雖然這很危險,但我認為它最終挽救了我的生命。如果我沒有將它作為應對機制,那我可能只是自殺了。」

但是,少數人確實有出現自殺傾向。因此,與你的朋友或家人進行坦誠的對話,以保持其安全非常重要,例如,要知道什麼時候事態變得嚴重,並知道何時該尋求幫助。有關更多資訊,請參見我們有關應對自殺傾向的頁面,並瀏覽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網站(Tel:2389 2222)。